偶尔顾影自怜,偶尔肆意开怀。

明明不饿却总是想吃东西?

2024.05.08

  五一放假这几天胃口一般,每天晚上明明不饿却总是想吃点东西。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明明是平日里最可口的食物也味同嚼蜡,但是下午和室友一起吃面的时候却胃口打开,我想,难道真的是和别人一起吃饭胃口要好一些,到了晚上也总是想吃些东西才过瘾,其实也并不饿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

  首先从个人的饮食习惯分析。去年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历了一段运动+晚上疯狂进食的时期,加上我几乎都有晚上吃宵夜的习惯,近来有意识培养自己不要这样做,所以可能潜意识的饮食习惯对抗。

  其次从心理学角度分析。不可否认的是,人们通常只在饥饿感很强和没有其它关注点的时候才感觉到饥饿,这就和你没有其他关注的时候就喜欢刷视频是一个道理。没有可以刺激人脑产生多巴胺的时候,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,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和感觉,多巴胺的分泌和吃饭睡觉等都有关系。多巴胺使人感到快乐,而美食是最便捷且最快能让人感到快乐的东西。在经历了炎热的一天之后,想象着冰冰爽爽的、甜甜蜜蜜的冰淇淋奶茶等,嘴巴不知不觉分泌出津液,然后你就会越想越馋。不断填满的胃,就像慢慢填满你感到荒芜的心灵,缓解焦虑的情绪。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,当人们处于较大的焦虑与抑郁时,大脑会主动刺激身体分泌胃饥饿素,让人不自觉地想吃东西。特拉华大学心理与脑科学学院 Lisa Jaremka 教授和她的同事们就“孤独和饥饿感之间的关系”做了一个 42 人的相关实验研究。研究结果显示,在体重均处于正常的健康女性中,那些孤独感指数更高的女性的胃饥饿素水平更高,她们的饥饿感也更强烈。所以,你并不是真正的饿了,你需要的是培养一项其他的爱好来分享你的注意力,将你从零食的诱惑力上挪走。

  最后从个人生理分析。是不是真如大家所说的,“你的身体在发出信号,你正在缺什么”,这种口号自古以来就占据在民间大众中,所谓“缺什么补什么”。我也在小红书上搜索到很多关于此的言论,这些帖子无非就是告诉大众:嘴馋不是你的错,是身体发出的预警,并因此一一罗列出各项物质,比如你想喝甜食奶茶,就是缺少维生素 B,不知道这样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,但是对于一生都在缺乏维生素的中国人来说,补充一些维生素总归是什么问题的。毕竟本人亲身体验,以前饱受溃疡的折磨,从去年断断续续的补充维生素之后,溃疡频率几乎降到零,真是一个很好的体验。

  总的来说,人们更倾向于胃口和情绪挂钩,一个人的情绪会极大地影响饮食体验,有专家则认为对抗”馋嘴“就是在对抗自己的欲望,一切都是在与个人欲望较量,其中伴随着心情焦虑、心理压力等问题,那如何判断自己存在真正的饥饿感还是因为情绪所导致的?首先你可以听听肚子是否有咕咕声(最简洁方式),其次四肢是否存在乏力状态,都是可以分辨自己是否真正饥饿感的方式。如果你知道你自己因为情绪问题导致的进食,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整:

  1. 保持充足的睡眠状态;
  2. 坚持少食多餐,尽量选择不要在晚上进食;
  3. 多补充水分,用餐时补充水分能让您更有饱足感;
  4. 多运动,选择散步、听音乐参加聚会聊天等方式分散注意力;
  5. 日常选择高饱腹感的视频,比如鸡蛋、薯类等,尽量保证新鲜水果的摄入;
  6. 如果晚上十分饥饿可以时常备一些黄瓜,毕竟黄瓜的饱腹感很高,而且不容易肥胖。